對企業家來說,信心比黃金重要,必須保有信心,看到希望,穩住預期。
文|《中國企業家》記者 周春林
頭圖來源|視覺中國
許久未曾發聲的任正非出現在公眾視野。1月6日,他給母校都勻一中致信寫道:現在雖是冬天,但是春天很快就會到來。巧合的是,華為員工論壇轉發了他21年前訪問日本寫下的“學習過冬”的文章。
當下的華為,無疑正在經歷最漫長的冬天。自2018年12月孟晚舟被無理拘押,到2021年9月回到祖國,近三年里她的命運一直備受國人關注;華為也遭受了被列入實體清單、芯片斷供、國際業務受限等制裁,不得不調整戰略,艱難前行。
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堪稱企業家楷模的任正非的一句話表態,被外界解讀為“堅強面對困境、堅信美好未來”合乎邏輯,并引發企業家的關注和共鳴。的確,對企業家來說,信心比黃金重要,必須保有信心,看到希望,穩住預期。
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。“瀚海闌干百丈冰,愁云慘淡萬里凝”。市場出現擔憂情緒是正常的。
世界范圍來看,一方面,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,病毒變異增多,傳播速度加快,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深刻影響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、能源供應緊張等風險相互交織,加劇了經濟復蘇進程的不確定性;另一方面,逆全球化的思潮上升,保護主義、單邊主義、搞霸權霸凌、對其他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進行遏制的行徑依然存在,企業不得不面臨更惡劣的外部環境和更激烈的區域競爭。
再看國內,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。需求方面,今年外需和房地產投資增長承壓,消費處于弱復蘇狀態,制造業投資動能邊際衰減;供給方面,工業和服務業生產受到疫情、供應鏈堵塞、“雙碳”“雙控”等多重因素制約,增速或顯著放緩;預期方面,逐漸加大的經濟增長壓力導致市場主體預期轉弱,房企拿地減少、居民消費不振、企業投資謹慎。同時,市場主體對于不斷落地的重大改革措施認識不充分,理解不統一,預期分化對經濟的擾動加大。
不容忽視的是,社會上還不時冒出所謂“民營經濟離場論”、所謂“新公私合營論”、所謂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錯誤論調。有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過往的歷史,被放到如今的顯微鏡下審視質疑,忽視了時代背景和商業邏輯。這些否定、懷疑民營經濟的錯誤論調,嚴重干擾了民營企業對未來發展的預期及信心,影響了一些民營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活力。
早日走出寒冬迎接春天,實現經濟穩定復蘇,是我們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。我們既要正視困難,又要堅定信心。越是困難時刻,越要用全面、辯證、長遠的眼光看待發展形勢,越要增強信心。
應當看到,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,全球抗疫已經取得重要進展。世界經濟正在走出低谷。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、也不會改變。時與勢在我們一邊。
我國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、第二大消費市場、制造業第一大國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、外匯儲備第一大國,2020年成為第一大外資流入國;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、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、強大的生產能力、完善的配套能力,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.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,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,正處于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,投資需求潛力巨大;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,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,正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。實踐充分表明,我國經濟穩中向好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,我國經濟潛力足、韌性大、活力強、回旋空間大、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,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。
1月17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全年經濟數據,初步核算,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8.1%,高于6%以上的預期目標,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。過去一年,我們實現了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,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,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。
這些都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,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。新征程上,我們有堅強決心、堅定意志、堅實國力應對挑戰,也有足夠的底氣、能力、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。
至于針對民營企業的各種噪音,我們要堅信民營企業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。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,地位作用不容置疑。一直以來,黨中央始終重視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,一再強調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(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,毫不動搖鼓勵、支持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),這一點沒有改變、也不會改變。實踐充分證明,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,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、不能弱化。
堅定信心、迎難而上、奮勇前進,關鍵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要認清形勢,調整戰略。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,促進共同富裕,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是大勢所趨,企業在搞好自身經營的同時,還應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,重視綠色低碳、公益慈善、糧食安全等領域。注意數據安全,防范金融風險,“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”。
要銳意創新,蓄勢待發。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。大企業要變強,小企業要升級,民營企業要向“專精特新”方向發展。而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,深化產學研結合”也是一個清晰的信號,蟄伏期間苦練內功,時機成熟時必將大放異彩。
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,新東方對我們不無啟示。2021年教培行業急轉直下,新東方遭受重創,創始人俞敏洪積極轉型,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。他表示,要經過一段很艱苦的轉型時期,既要承受國家大政方針變化所帶來的陣痛,也要努力從自身業務轉型和商業迭代升級的烈火中重生。“但比這一切更加重要的,是民營企業家對于未來的信心。只要信心在,美好的未來就不會遙不可及。”
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”不同時期總有不同的困難,關鍵在于內心篤定、風雨無阻、堅毅前行。北京冬奧會、冬殘奧會的主題口號是“一起向未來”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滿懷信心,一起向未來!
第二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
與相識20年的你
一起締造公司改變中國的力量
報名通道現已開啟
點擊下圖即可報名
值班編輯:王怡潔 審校:張格格 制作:崔允琰